企業價值績效分析:長期營運資產篇

壹、前言

 

根據本小冊子之前文章所提出企業〝價值績效儀表板〞(Value Performance Dashboards; VPD),企業股權價值的主要價值動因係創造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s)的大小、時間及不確定性,反映在財務指標上可由企業之獲利能力與長期成長率來衡量。

獲利能力反映企業在一特定期間內自由現金流量的大小與不確定性,長期成長(率)則決定了企業在不同期間自由現金流量增長的動力,此二者係衡量企業與股東權益價值的第一層財務指標。

 

其中企業長期經營效能(Long-term Operating Effectiveness),也就是資產的運用效率及效能,將對企業之自由現金流量和長期成本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企業之長期獲利能力與企業股權價值。

對於資產運用效率及效能,必須聚焦於作業性(短期)資產(營運資金)及長期性資產(財產、廠房與設備及無形資產)之關鍵營業流程(Critical Business Processes)與其執行結果(財務性或非財務性)之間關係的分析。

 

一般而言,在評估企業經營效能時,評估企業關鍵營業流程中任何完整流程的執行績效,來的比評估綜合損益表中的項目(例如銷售、研發及一般與管理費用)或功能(例如銷售、研發)的財務表現來的更有效及更有意義。

本小冊子先前已說明企業經營效能之關鍵績效指標及其衡量,以及如何衡量及評估作業性(短期)資產(營運資金)之運用效率及效能。本文再進一步說明如何衡量及評估長期性資產(財產、廠房與設備及無形資產)之運用效率及效能。

貳、長期資產經營效能之了解及分析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 Dynamics of Long-term Operating Assets Effectiveness)

 

一、長期資產之意義:

長期資產(Long-term assets)係指企業在正常營運過程中,所需要投入的長期(一年以上或一個營業循環期間以上)營業用資產,亦稱長期營運資產(Long-term operating assets)。

此類資產亦可依其形體區分為有形營運資產與無形營運資產,前者會計上分類為「財產、廠房及設備(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之前稱為「固定資產(Fixed assets)」),後者分類為「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軟體、特許權、營業秘密等。

營業性長期資產係企業為了賺取未來現金或未來現金請求權,對能提供長期服務潛能的各類有形與無形資產的投資,亦即在原始投資的時點投入一筆龐大的資金,或是持續一段時間投入研發資金,以獲得投資或研發標的〝未來一綑服務潛能(A bundle of future services potential)〞,以賺取未來現金或未來現金請求權。

 

因此有形與無形資產的投資,將長期性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結果與財務狀況,企業必須審慎分析與決策,會計或財務上稱為〝資本支出決策(Capital expenditure decision)〞,或稱〝資本預算(Capital budgeting)〞;而將投資成本分攤於其提供服務的期間(亦即提供經濟效益的期間),稱為「折舊(Depreciation)」(針對有形長期資產) 或「攤銷(Amortization)」(針對無形長期資產)。

 

二、影響長期營運資產水準(金額大小)之因素:

企業支持其營運所需要的長期有形營運資產(財產、廠房及設備)或無形資產之水準(金額大小)稱為「資本密集度(Capital intensity)」,將因為不同的產業及不同的公司經營策略而有重大的差別。

影響企業資本密集度的動因(Driver)包括產業性質(Nature of industry)、資本支出流程效能(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expenditure process)及垂直整合程度(Degree of vertical integration),分別簡要說明如下: 

 

1.產業性質(Nature of industry):

不同產業因市場和生產效能之需求而形成生產量的「經濟規模(Scale of economy)」需求,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資本密集度,例如汽車製造業、石化提煉業、大眾運輸業需要較高的資本密集度,反之企管顧問業的資本密集度就非常的低,其他產業的資本密集度應該介於兩者之間。

 

2.資本支出流程效能(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expenditure process):

對於必須投資重大金額以維持龐大長期營運資產的企業,必須對該類資產的資本支出及資產管理發展出有效的決策與控制程序,方能確保經營管理的效能。

所謂有效的決策與控制程序包括對資本支出提案的審查以確保營業與經濟上的正當性,投資專案執行的監督與複核、投資後的管理與監督、資產的實體控管、低度(無效)使用資產的辨認與處分等。

 

3.垂直整合程度(Degree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係指企業直接投入其價值鏈活動並擁有相關資源的程度。

企業垂直整合的程度,亦可由觀察特定企業是否自行生最終產品零組件的多寡來衡量。企業可選擇專注於產業價值鏈中的核心活動,例如產品的設計及行銷,而將製造活動〝外包(Subcontracting)〞給其他企業。

 

因此企業資本密集度也將受到企業經營策略所選擇垂直整合程度的影響:整合程度越高,資本密集度越高,反之則低。

參、財產、廠房及設備運用效率之提升與績效衡量

(The Efficiency Increase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一、關鍵動因及效率提升

企業在尋求提升財產、廠房及設備作業效率前,必須先了解影響財產、廠房及設備之運用及作業效率之關鍵因素(動因);

對於關鍵因素(動因)簡要說明如下(註1)

 

1.有效的資本支出專案核准與複核程序(Effective capital expenditure project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ss):

企業是否擁有有效的資本支出專案核准程序並能有效落實運行,是決定財產、廠房及設備運用效率的第一項關鍵動因。

整體資本支出複核與核准程序包括投資觀念的產生、成立跨功能的專案小組、提出資本投資建議案、投資可行性評估(包含營業、經濟、財務與執行等各方面的可行性評估)、可行性評估報告複核、研擬資本支出預算、研擬執行方案、審核通過(資本支出預算、執行方案)、執行投資專案、監督專案之執行、執行後績效複核等流程。

 

投資可行性評估實務上常用的方法包括: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method, NPV method)、內部報酬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 method, IRR method)、實質選擇權法(Real option method)、蒙地卡羅情境模擬法(Monte Carlo scenario simulation method, MCSS method)等

 

2.執行長期資本投資專案可行性評估(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long-term investment project):

在決定是否執行任何一項長期資本投資專案之前,應對下列項目進行詳細而周延的可行性評估:

 

(1)一致性:是否與企業之價值觀、使命、策略相一致?

(2)需求性:是否為策略與業務上所需求?

(3)經濟性:是否符合經濟上的效益? 商業模式及財務預測結果為何?

(4)風險性:是否經得起風險的測試?包含情境模擬與分析(最可能情境、樂觀情境、悲觀情境)、敏感性分析、損益兩平分析等。

此外必須特別模擬在最壞的情境下,該特定長期投資專案是否仍然能夠存活?

(5)專案管理能力:是否具備專案管理所需的知識/經驗?過去紀錄為何?

對於該專案是否具備強烈的熱忱,願意承擔投資後管理的責任?

(6)專案執行:是否已經研擬詳細執行方案(計畫)。

(7)風險辨認及減輕:在前述風險辨認及測試後,是否有風險減輕的方案可供選擇與運用?

 

3.正確而有效地執行投資專案(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

是否能正確而有效地執行經過評估及核准的投資專案,乃決定財產、廠房及設備運用效率的第二項關鍵動因。

一份優良而合格的投資專案執行方案(計畫),必須至少包括下列特質;

 

(1)辨認執行上將面臨的困難與阻礙,以及因應克服的方法。

(2)辨認關鍵成功因素。

(3)辨認執行所需要的資源及財務預測之關鍵假設。

(4)詳細的工作項目展開及作業時程。

(5)詳細的工作分工,包括作業項目的負責人員、相互關連性及如何溝通協調等。

(6)辨認及設定各個階段可衡量的績效、須達成的財務性目標、關鍵的績效指標等。

 

4.長期資本投資專案執行之監督及投資後管理

(Monitoring the investmen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post-investment management):

企業是否依照長期資本投資專案執行方案落實執行,也是決定財產、廠房及設備運用效率的另一項關鍵動因。

為了確保投資專案執行方案能落實執行,企業在提呈長期投資專案建議時,必須同時附上一份優良而合格的投資專案執行方案(計畫),其應具備之特質已如上述。

此投資專案執行方案亦為監督長期資本投資專案是否落實執行的依據。

此外投資後管理也是影響企業財產、廠房及設備運用效率的項關鍵動因之一。

 

投資後管理主要涵蓋兩項:投資後績效檢討,以及資產盤存控管與使用狀況複核:

(1)投資後績效檢討

投資後績效檢討除一方面可以對於相關人員進行課責(Accountable)與績效評估外,另一方面更可以藉由對下列事項的檢討,增強往後研擬、評估、執行長期資本投資專案的能力:

 

A.目標、程序及執行達成程度檢討與回饋資訊。

B.有多少專案達成甚至超過預定的成果?

C.辨認與檢討投資專案整體過程中所作估計與實際結果的偏差程度。

D.探討投資專能夠成功的關鍵要素為何?

E.對於未來的投資專案是否有值得檢討、改善、注意的事項?

 

(2)資產盤存控管與使用狀況複核:

長期有形資產投資專案完成後,會計上將分類為「財產、廠房及設備」,必須定期執行資產盤點,以確保資產的存在,同時確定資產的現狀及資產使用是偶適當。

 

註1: Alexander J., Performance Dashboard and Analysis for Value Creation, 2007,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二、主要績效衡量指標

針對以上影響財產、廠房及設備作業效率之關鍵動因,必須訂定績效衡量指標,以實際了解作業績效:

 

1.財產、廠房及設備週轉次數

財產、廠房及設備週轉次數,亦可視為資本密集度的衡量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財產、廠房及設備週轉次數=平均財產、廠房及設備帳面金額/銷貨收入。

 

此項指標前後期(年度)的比較、長期趨勢分析,以及與同業競爭對手或標竿企業的比較,可以衡量資本密集度是否適當,以及對長期有形營運資產的運用效率。

 

2.財產、廠房及設備以原始成本衡量之週轉次數

本指標係以財產、廠房及設備之原始成本替代帳面金額(原始成本減除累積折舊後之金額)來計算週轉次數,計算公式如下:

財產、廠房及設備週轉次數=財產、廠房及設備原始成本/銷貨收入。

 

此項指標在企業的財產、廠房及設備之累積折舊金額不大時特別適合,另外本指標亦可排除採用不同折舊政策(方法)

所帶來得偏差。

 

3.此項指標前後期(年度)的比較、長期趨勢分析,以及與同業競爭對手或標竿企業的比較,可以衡量資本密集度是否適當,以及對長期有形營運資產的運用效率。

 

4.長期有形營運資產再投資比率(Long-term tangible operating asset reinvestment rate)

為了解企業之長期有形營運資產投資是否足以支持未來營運、提供足夠的成長動能,無論外部財務分析師或內部管理人員,有必要追蹤與觀察企業之長期有形營運資產再投資比率之水準與變化情況,計算公式如下:

長期有形營運資產再投資比率=年度長期有形營運資產再投資金額/年度折舊費用金額。

 

為了去除單一年度的波動性,本比率亦可以一段時間(例如最近三年或五年)的總長期有形營運資產投資金額除以同一段時間之總折舊金額,作為衡量企業長期有形資本再投資比率是否適當的指標。

肆、無形資產運用效率之提升與績效衡量(The Increase and Performance of Inventories Operating Efficiency)

 

一、關鍵動因及效率提升

企業在尋求提升無形產作業效率前,必須先了解影響無形資產之運用及作業效率之關鍵因素(動因);基本上影響無形資產的關鍵因素(動因),與有形財產、廠房及設備之關鍵動因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二、主要績效衡量指標

針對以上影響存貨作業效率之關鍵動因,必須訂定績效衡量指標,以實際了解作業績效:

 

1.無形資產週轉次數

無形資產週轉次數計算公式如下:

無形資產週轉次數=平均無形資產帳面金額/銷貨收入。

 

2.此項指標前後期(年度)的比較、長期趨勢分析,以及與同業競爭對手或標竿企業的比較,可以衡量資本密集度是否適當,以及對長期無形營運資產的運用效率。

 

3.無形營運資產再投資比率(Long-term intangible operating asset reinvestment rate)

為了解企業之長期無形營運資產投資是否足以支持未來營運、提供足夠的成長動能,無論外部財務分析師或內部管理人員,有必要追蹤與觀察企業之長期無形營運資產再投資比率之水準與變化情況,該比率計算公式如下:

長期無形營運資產再投資比率=年度長期無形營運資產再投資金額/年度攤銷費用金額。

 

為了去除單一年度的波動性,本比率亦可以一段時間(例如最近三年或五年)的總長期無形營運資產投資金額除以同一段時間之總攤銷金額,作為衡量企業無形資本再投資比率是否適當的指標。

 

4.商譽或商譽以外無形資產之減損金額

按照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Asset impairment)」之規定,企業因為企業合併(Business combination)所產生之商譽,必須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一旦發生減損(帳面金額小於可回收金額),必須立即沖銷商譽減損的部分,並認列相同金額之減損損失,且商譽之減損損失以後期間不得迴轉。

商譽以外之無形資產每年亦應注意否已發生減損的跡象,例如運用無形資產生產之產品市場大幅萎縮、新競爭者加入市場或消費者習性轉變導致訂單大幅滑落,則必須進一步行減損測試了。

 

因此任何商譽或商譽以外無形資產之減損損失,都代表該無形資產作業效能的大幅滑落,無論企業外部的財務分析師或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都應詳細分析原因,回饋到未來投資決策的重要評估與衡量的因素。

伍、建立衡量經營效能的關鍵績效指標儀表板

 

有衡量才有數字,有數字才能進行實質管理。

如同本小冊子之前文章中所建議:企業應根據上述衡量長期有形與無形營運資產作業績效的主要指標,建立〝長期有形營運資產績效儀表板(Long-term Tangible Operating Assets Performance Dashboard)〞及〝長期無形營運資產績效儀表板(Long-term Intangible Operating Assets Performance Dashboard)〞,即可時時監控、了解其長期有形與無形營運資產的經營效率和效能的實際變化與績效(表現),一方面能長期維持良好的經營效能,另一方面也能儘早發現經營效能不彰的深層因素,並且對症下藥,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

陸、結論

 

企業經營管理的最主要目標,仍然是為全體股東創造股東權益最大的價值,然而要達到此目標,必須清楚了解績效、財務、價值之間的關係與連結,並且建立適當的〝價值績效儀表板(Value Performance Dashboards; VPD)〞。

 

本文進一步說明如何透過觀察影響長期有其與無形營運資產的經營績效的關鍵動因,如何運用對關鍵動因之衡量指標,建立〝長期有形營運資產績效儀表板(Long-term Tangible Operating Assets Performance Dashboard)〞及〝長期無形營運資產績效儀表板(Long-term Intangible Operating Assets Performance Dashboard)〞。

 

如此一方面能持續維持長期有形與無形營運資產良好的經營效能,另一方面也能儘早發現經營效能不彰的深層因素,並且對症下藥,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相信必能協助企業經營者作好價值創造與價值衡量的工作,達成前述為全體股東創造股東權益最大的價值而邁進,是所至盼!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