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關鍵價值績效指標基準之設定

壹、前言

 

本小冊子企業績效評估系列文章之主要目的,係以企業價值評估的角度出發,由企業評價之理論與實務探索、分析影響企業價值之〝關鍵價值動因(key value drivers)”,並將其視為企業之〝價值績效指標(valu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VPI))〞,再以此建構出企業之「價值績效架構(Value performance framework, VPF)」與「價值績效儀表板 (Value performance dashboard, VPD)」。

關於如何辨認、決定VPI、如何衡量及評估VPI、以及如何建構VPF與VPD,本小冊子之前文章已有相關之分析與說明。

本文則進一步說明如何決定企業關鍵價值指標標準值之設定,也就是企業關鍵價值指標之基準設定(Benchmarking),以作為評量企業關鍵價值表之績效優劣之基準(Benchmark),並以此作為本文之結語(Concluding remarks)。

貳、價值績效架構基準設定之實證研究(The empirical study of VPF Benchmarking)

 

一、設定基準之意義及目的(The meaning and definition of benchmarking)

設定基準(Benchmarking)係指衡量組織績效指標之結果,並將該等結果與選擇之基準(Benchmarks)比較、分析之行為及過程。

企業所選擇之基準可以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之績效、企業所屬產業龍頭之績效,或是產業中的「最佳實務績效(The performance of Best Practice in the industry)」。

 

設定基準之主要目的如下:

1.決定需要改進的績效指標;

2.了解主要競爭對手之績效、企業所屬產業龍頭之績效,或是產業中的「最佳實務績效」;

3.運用基準資訊做為績效改進的依據及目標。

 

二、VPF基準設定之研究(The empirical study of VPF benchmarking)

1.VPF基準之內容:

為了瞭解創造企業價及關鍵動因的績效,企業VPF基準設定之內容必須確實反映包含影響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The long-term shareholders’ equity value)變動的關鍵因素。

 

根據本小冊子過去文章之說明:依照企業股權評價理論與方法,影響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之關鍵動因有四大項:

營收成長(Revenue growth)、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Operating and capital operation effectiveness)、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融資政策(Financing policy)。

 

上述四大關鍵動因項目,都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更為詳細的衡量項目,例如:作業性營運效果至少可以再分解為應收帳款週轉率、存貨周轉率、總作業性資產周轉率等。

 

2.VPF基準設定之目的:

VPF基準設定之目的,彙總說明如下:

(1)建立一套有系統的制度,以持續衡量企業價值的關鍵價值動因(Key value drivers)指標的績效、持續監控各期績效的變化;

(2)協助企業管理者能夠清楚了解〝策略-行動方案-作業活動-指標績效-企業價值(Strategies-Action Plans-Operating Activities-Initiatives Performance-Business Value)〞之間的關聯性;

(3)協助企業管理者提出改善績效的有效因應對策,有效提升企業之價值。

 

3.VPF基準設定之實證研究:

根據美國Value Advisory Group, LLC過往針對橫跨不同產業125家公司的實證研究(註1),以上述影響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之關鍵動因四大項:營收成長(Revenue growth)、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Operating and capital operation effectiveness)、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融資政策(Financing policy)所作的調查結果,彙總如(表一)所示。

1: Alexander J., Performance Dashboards and Analysis for Value Creation, 2007, Hoboke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pp.261-262.

參、各項影響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之關鍵動因績效實證調查結果說明

(Explanations regarding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survey for the performance of key value drivers)

 

一、營收成長 (Revenue growth)

企業的營收成長是影響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的第一項主要價值動因,因為以企業經常使用之收益法下「現金流量折現法(Discounted cash flows, DCF method)」而言,未來現金流量大小主要的影響因素,主要為企業未來創造營收進而產生淨現金流量的能力,亦即企業持續創造更高營收的能力。

 

當然企業營收之基準愈高成長的壓力也就越大;因為同樣成長10%,對於年營業額十億元的公司,代表下一年度的營收成長金額為一億元,但對於年營業額僅有一百萬元的公司,代表下一年度的營收成長金額僅為十萬元。

因此對於規模龐大的集團企業而言,維持營收成長一直都是管理階層巨大的壓力與任務。

 

在設定營收長長之基準時,除了必須考量過去成長的比率外,還需要考量外在市場的環境的狀況、競爭對手或是產業龍頭的成長幅度、企業之投資計劃,以及產品之生命週期等因素。

 

根據上述美國Value Advisory Group, LLC對影響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之關鍵動因四大項指標跡象的實證調查,

發現營收成長前四分位的公司(Top-quartile performers),集中於下四大族群:

 

1.新創事業 (Start-up companies),例如調查當時新創立的Google、Netflix、JetBlue、XM Satellite Radio等公司。

2.擁有延續性高成長紀錄的公司(Companies with extended high-growth track records),例如調查當時的Genzyme、Dell等公司。

3.已經完成大額併購案的公司(Companies that have completed large M&As)

此類公司是採取外部成長的方法來達到營收持續成長之目標,與尋求內部自生成長的模式完全不同,惟企業併購是一項複雜而高風險的經濟活動,如何能夠儘可能降低風險、提高創造收購方長期股東權益價值的機率,請參考本小冊子相關文章之說明。

4.產業景氣循環明顯之公司營收回升(Companies in obvious cyclical industries to pick up revenues)

因此在衡量此類型公司的營收成長率時,衡量時間應該至少涵蓋一段完整的產業景氣循環時間,較為適當。

 

二、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Operating and capital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衡量企業整體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的指標可分為兩大類:獲利能力(Profitability)與資產周轉能力(Asset turnover),兩者相乘即構成企業之資產報酬率,也就是一般所稱的「杜邦公式(Du-Pont formula)」。

上述兩大類績效指標可在分解為較詳細的指標,例如:獲利能力可再細分為毛利率、各項費用率、稅前或稅後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等;資產周轉能力可再分解為應收款項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財產、廠房與設備周轉率、總營運資產周轉率等。

企業整體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將會直接影響企業投入資本的報酬率,而後者將直接決定企業之營運淨現金流量的大小,也是決定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大小的綜合性指標。

 

三、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

投入資本報酬率之計算公式如下:

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稅後淨營業利益(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es, NOPAT)/投入資本(Invested capital);

以上公式可進一步拆解成為下列「杜邦公式(Du-Pont formula)」:

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獲利能力×資本周轉率=(稅後淨營業利益/營業額)×(營業額/投入資本)

 

企業之投入資本報酬率除了受上述企業之營收成長,以及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的影響外,也受到企業之定價能力(主要受研發能力與產品創新能力的影響),以及能否創新不同於競爭者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所影響,相關內容亦請參閱本小冊子相關文章的說明與分析。

 

四、融資政策(Financing policy)

為了評估企業之投入資本報酬率是否足以支持企業長期股東權益價值之成長,企業之ROIC必須與企業之「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 ROE)」作比較。

企業之ROE是否能夠大於ROIC除了受到企業長期投資決策效果與短期作業效果之影響外,也受到企業「舉債替換權益(Debt trading on equity)」效果.也就是「財務槓桿效果(Financial leverage effect)」的影響。

 

企業「舉債稅後資金成本(Cost of debt after tax)」如果小於運用舉債資金所帶來的投資報酬率,就會產生正的「舉債替換權益(Debt trading on equity)」效果,因此企業的ROIC就會大於企業之「加權平均資金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而企業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會大於ROIC;反之如果企業「舉債稅後資金成本(Cost of debt after tax)」大於運用舉債資金所帶來的投資報酬率,就會產生負的「舉債替換權益(Debt trading on equity)」,那麼企業之WACC將大於ROIC,也會大於企業之ROE。

 

因此ROEROIC之間的差額係企業所採取資本結構:企業權益資本(Equity capital)與債務資本(Debt capital)之間的相對比重,以及債務資本運用效果(投資報酬率)所造成的影響,亦即「財務槓桿效果」(舉債替換權益效果)的影響。

肆、價值壓力點 (Value pressure points)

 

某些作業流程(Business processes)、實務(Practices)或其他因素可能重大影響企業一項或多項價值動因,因此形成所謂

「價值壓力點(Value pressure points)」,價值壓力點一方面是企業價值成長的瓶頸,另一方面也是價值進一步成長的機會點,值得企業管理階層特別細心留意。

 

一、創新與成長(Innovation and growth)

企業營收成長的動力主要倚賴企業的創新。

企業創新不僅表現在產品或勞務的效用、功能或特質方面,亦可反映於各項作業流程,例如研發、生產、行銷、配送、顧客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甚至對於整體的商業模式都可以創新的思維重新改造。

 

二、計畫投入市場之潛力與吸引力(The potential and attractiveness of targeted market)

企業在計畫投入某一市場提供產品或勞務前,應先詳細分析及評估該市場之潛力與吸引力。

關於如何進行產業分析,可以參考美國學者麥克.波特提出的「產業五力分析架構」或「結構-績效-行為」等模式來進行分析。

 

三、顧客滿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企業維持並提升營收水準的關鍵因素之一為顧客滿意度,而顧客滿意度係顧客由購買(交易)過程中所獲得的整體經驗,

包括對價格、品質、交期、售後服務等因素的感受所形塑而成。

企業應該經常性地由顧客的觀點、角度客觀地調查、評估顧客對公司的滿意度.以作為改善營運的重要依據。

 

四、營收的時間性型態(Timing pattern of revenues)

改善營收的時間性型態.也是提升營收的好方法.特別是對於季節淡旺季或產業景氣循環明顯的企業更具有明顯的效果。

企業應經常性的檢視其內部作業流程或實際的作業是否造成營收產生「曲棍球感效應(Hockey sticks effect)」:先盛後衰的結果。

因為改善營收的時間性型態不僅提升營收,亦可提高作業性與資本性的營運效果,也提升資產的周轉率及降低資金成本,值得企業管理階層特別留意。

 

五、流程效果及品質管理(Process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management)

企業如果能聚焦於內部作業流程的效率及效果的增進改良,最終也可以增進淨現金流量的大小,提高企業長期業主權益的價值。

此外品質不良的問題,除了影響顧客滿意度、降低營收成長率,也會提高生產成本、增加營運資金的需求,必須持續衡量、監督及了解產品或服務品質的變化。

 

六、績效的可預測性及一致性(Predic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of performance)

預測企業未來的營收及各項財務績效,一直都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議題,也是深具挑戰性的工作。

企業必須建立良好的預算致痘並且及時執行,才能發揮目標設定、規劃、溝通協調、控制及績效評核及回饋等各項管理功能,進而提升達成所設定價值績效基準的可能性。

 

七、績效的能見度、執行力及課責性(Performance visibility, execution and accountability)

由於企業外在經濟環境愈來愈多變而複雜,企業不斷追求成長,結果也會造成企業的規模越來越龐大而複雜,因此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者或者外部的投資者與債權人,都持續殷切需要攸關而及時的資訊,以協助作好各項經濟性的決策。

在各項攸關的資訊中,企業關鍵價值動因績效的資訊,毋寧是最具影響力的資訊。

因此價值績效的能見度將會影響外部投資者對標的企業的價值評估,也是衡量企業管理者的執行能力,進而作為對管理者課以責任或進行獎勵的主要依據。

 

八、聚焦於對的指標:成長、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財務風險及投入報酬(Focus on right measures: Growth, operating and capital effectiveness, financial risk and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企業必須選擇真正影響企業長期業主權益價的的動因,做為企業的價值績效衡量指標,進而設定適當價值績效基準,才能達到真正提升長期業主權益價值之目的。

 

本小冊子之前所論述之VPF與VPD,以及為協助企業正確適當選擇績效指標的重點,在於成長、作業性與資本性之營運效果、財務風險(繫於融資政策)及投入資本報酬率。

以上四大項價值績效指標之內容及如何設定適當的基準,請參閱本小冊子相關各講文章之說明。

伍、結論

 

企業經營管理是一項專業而複雜的過程,其核心目的在不斷提升持其業主(股東)權益價以回饋業主(股東)之投資。

因此在設定企業價值績效衡量及評估指標之前,必須先了解如何衡量企業業主權益之價值。

 

根據目前企業價值評估最常用收益法下「現金流量折現法」,企業價值的大小主要決定於企業未來創造現金流量大小(包含成長率及投入資本報酬率)、時間及不確定性(風險)。

因此企業必須選擇真正影響企業長期業主權益價的的動因做為企業的價值績效衡量指標進,進而設定適當的績效指標基準,才能達到真正提升長期業主權益價值之目的。

 

本小冊子關於企業績效評估與價值管理系列文章,試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協助企業管理者了解影響企業價值的關鍵動因,同時提出對於設定關鍵價值動因的績效基準的實證調查結果,以協助企業管理者制定適合自己企業的價值績效指標的基準,發揮價值績效管理的效果。

希望本文對於管理者在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時能有一些助益,實所至盼。

1
2
3
4